五大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指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等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銀行的理財產品,有銀行自營理財、銀行代銷理財,客戶擔心的是“飛單”,這問題其實容易解決,通過查看銀行網點理財產品公示信息、銀行官網查閱產品信息以及理財協議、憑證上是否有銀行蓋章等方式來避免。
1、現在銀行理財產品有風險了,有虧損的可能。銀行理財產品還能買嗎,應如何購買?
銀行理財產品一直以來都是有風險的2018年資管新規的出臺,使得各家銀行原有的理財產品紛紛轉型成凈值型產品,好多人說這是有風險了,但是其實理財產品本就有風險。我再次介紹一下我了解的凈值型產品的背景,理財這個詞我們很多時候把它理解為銀行的成分多一些,因為畢竟市面上各家銀行拼命推銷的理財產品是實體,但是其實我們是財產的主人,是我們將財產交予銀行替我們打理,然后銀行收取服務費,理論上我們應該對自己選擇的理財產品的盈虧負責。
但過去很多時候,我們買的理財產品即使投資標的是虧損的,我們也并不會賠錢,因為銀行用自己的錢交付給了投資者,這樣也使得投資者愿意去信任銀行,這種長期的現狀叫剛性兌付,其實很不利于銀行的風險控制,一個理財產品出現虧損,銀行自己貼錢兌付給投資者,那么萬一出現系統性風險,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將會變得較弱。所以控制金融風險要求銀行打破剛性兌付,由投資者收取收益在虧損時進行承擔,
這也就是凈值型產品的來歷,我們的收益將隨著產品凈值沒交易日的變化而變化,信息更加透明,以后也基本少有保本理財的概念,我們為自己選擇的理財產品而買單。如果說原來購買理財產品會有銀行兜底,那么以后我們要擁有自己的看法,緊緊的參與理財產品的價值變化過程,如何知道風險有多大?國債和存款可以視為無風險,但是理財產品沒有這二者的安全性,根據產品風險特征,一般理財產品的風險分為五檔:R1級(謹慎型),一般由銀行保證本金的完全償付,產品收益隨投資表現變動,且較少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的影響。
R2級(穩健型)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證本金的償付,但本金風險相對較小,收益浮動相對可控,R3級(平衡型)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證本金的償付,有一定的本金風險,收益浮動且有一定波動。R4級(進取型)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證本金的償付,本金風險較大,收益浮動且波動較大,R5級(激進型)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證本金的償付,本金風險極大,同時收益浮動且波動極大,
那么一般的理財產品(銀行理財)都會對風險等級進行披露。值得參考的是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告誡投資的過程中提示的風險警示,“在打擊非法集資過程中,努力通過多種方式讓人民群眾認識到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一旦發現存在高回報的理財產品,要積極提醒,積極舉報,讓龐氏騙局無所遁形,
2、2022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大部分虧損,為什么?
今年2月1日后公布過凈值的銀行理財產品共有23749只,其中今年出現虧損的有3027只,占比超過了10%。虧損最嚴重的產品,不到2個月的時間,虧了48.98%,差不多虧掉了一半,比公募一姐葛蘭虧得還多,虧損超過10%的有4只產品,超過2%的有261只產品。要知道,投資銀行理財產品的人,大多數是希望獲得穩定收益的人,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出現如此大的虧損,是多數人無法接受的,
3、五大銀行的保本理財產品可靠嗎?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告訴題主五大銀行發行的保本理財產品是可靠的。今年9月28日銀保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中對商業銀行保本理財產品有也專門說明,五大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指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等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就中國銀行而言,保本理財產品主要有中銀日積月累、中銀穩富、中銀債負等四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