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加安全的做理財,我們也分廣義和狹義的來說。首先,什么是安全,人身安全、工作安全、資產安全是三個基本要求,一,想要知道什么是安全投資穩健的理財渠道,第一明白,想要比較安全的理財,那就到聚集安全性理財產品的領域進行選擇,讓理財更加安全不外乎有兩種思路,一種是產品搭配,一種是鎖定安全區。
1、如何更安全的做理財?
廣義的理財是指打理財富。辦理銀行存款,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配置保險、基金都只是理財的手段之一,狹義的理財就是指購買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如何更加安全的做理財,我們也分廣義和狹義的來說,廣義地看待理財這件事兒當一個人提到理財時,我認為他對于讓財富快速增長的渴望是克制的,這樣的人更能理性地對待理財這件事兒。
讓理財更加安全不外乎有兩種思路,一種是產品搭配,一種是鎖定安全區,一、產品搭配所謂產品搭配就是將不同類型的產品進行搭配組合成為一種理財方案。產品的不同類型不僅包括高利率高風險與低利率低風險,還包括長期與短期,當然也包括投資標的的不同,這種搭配方法也就是常說的不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低利率產品配置比例越高,理財整體方案的安全性就越高,同時整個理財方案的收益也會相對較低,
銀行在設計創新產品結構性存款時,就是參照這個思路來的。大部分本金投入到傳統定期存款中,極小部分的本金投入到高風險領域,行情好,能獲得較高收益,行情差,最少也能保本。銀行理財產品是幾乎所有理財方案配置中的必要一環,因為這里匯聚了很多低風險,中、短期限的產品,二、鎖定安全區鎖定安全區就是將所有資金都放在低風險領域,這樣就能保證很大程度的安全。
想要比較安全的理財,那就到聚集安全性理財產品的領域進行選擇,到股市追求高收益可以,追求保本就不現實。到保險公司追求長期保障可以,追求短期流動性就不明智,到銀行追求相對穩妥可以,追求高利率就不現實。建議將安全區鎖定到銀行體系內,在銀行體系內,不會大賺,想要大賠也是不現實的,狹義地看待理財產品單純購買理財產品想要安全保障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到上邊提到的“安全區”——銀行,了解每一款目標理財產品,能了解透也能承受其中風險就買,如果看不透就不要買,如果不能承受可能帶來的損失也不要買。
在了解銀行的理財產品時,首先得知道,銀行都有哪些理財產品,我簡單將銀行的泛理財產品分為自營和代銷兩種:自營產品: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銀行理財等。代銷產品:基金、貴金屬、國債、信托、保險等將大部分產品列出來之后,我們會發現一個特點,銀行自營的產品除了風險等級在PR3級以上的銀行理財(銀行銷售的也少)外,風險都相對較低,
銀行的代銷產品除了國債、貨幣基金以外,風險都相對較高。保險屬于流動性風險比較高,貴金屬和基金是價格波動較劇烈,信托是近期違約情況較多,如果選擇單獨只買一種理財產品時,我建議就到銀行找自營產品即可。總結:無論是廣義的理財行為,還是狹義的理財產品,都離不開銀行這個渠道,改革開放幾十年,銀行不斷發展,金融體制不斷改革優化,銀行的發展也越來越正規。
2、作為小白該怎么接觸金融理財?
作為過來人,我想說的是,誰一開始都是金融理財的小白,但小白不會永遠是小白,大家都會成長,關鍵在于,你想成長成什么樣子,怎樣成長,在多快時間內成長成預期的那個樣子,敢于說自己是金融理財的小白,我想說的是,首先你就比很多人強很多。人都是好面子的,一個人要承認自己不知道,承認自己水平差是很難的,你敢于承認,至少說明你對自己的認識很清晰,不會自大,比那么什么都不懂,或者半桶水還裝大神的人強多了,
不懂我們可以學,先學書本上的,先學簡單的,慢慢深入,先把一般的理論知識搞清楚,把一般的理財產品搞清楚,如果自己不會,可以請教別人。磨刀不誤砍柴工,搞清楚基本的投資常識,基本的理財產品,對我們今后的投資大有裨益,在大致搞清楚書本上的基本知識,一般的理財常識后,我們可以在相對簡單安全品種上嘗試,等熟悉以后,然后再慢慢去接觸相對復雜,風險更高的產品,記住,一開始投資的時候,一定要用小錢做,如果做錯了虧了,就當時學習,積累經驗教訓,切忌不要一上來就拿大錢玩,更加不要碰自己不懂的,或者復雜的產品,否則很容易一上來就巨虧再無翻身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