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歷的一月一日,卻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不是洋節,有人認為是洋節,那是對歷法下太了解而有誤解造成。以國外為洋而言,圣誕節是洋節,不是我們傳統的節日,崇拜洋節是因為本國的節日有斷層的,崇拜不是信仰,它是二種詞意,傳統是深層意思是終身的意義,崇拜是性趣準則,浮飄耍戲的意義,也可以理解內心崇愛,崇;字服理敬重的意思。
1、圣誕節是洋節,那陽歷1月1日的新年是洋節嗎?
以國外為洋而言,圣誕節是洋節,不是我們傳統的節日。而公歷的一月一日,卻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不是洋節,有人認為是洋節,那是對歷法下太了解而有誤解造成,我們不但使用陰歷,還一直使用陽歷,現在我們是陰陽合歷共用的,而陽歷是與公歷通行的,實際是陰陽合歷公歷一起合用了。陽歷一月一日稱為元旦,外國許多是不把元旦作為節日過的,是我們歷來重視開始,求善善終而當重要日子過的,我們才稱元旦的,
元是開始,最初,第一的意思,旦是早晨,朝陽初升。元旦就是陽歷年一年的開始,一年的第一天;春節,陰歷正月初一,是陰歷年的一年開始,一年的第一天;立春是干支紀年開始,也是24節氣一年計時的開始,元旦,春節,立春是各有不同的。我國造字有六書,旦是會意字,本義是日出天亮,明也,日下一橫代表著波濤澎湃的海面,一輪紅日從海上噴薄而出,放射燦爛光芒,
元旦這名稱,據說三皇五帝時就有了,那時顓頊以正月為元,初一為旦。自古以來元旦日期不盡相同,因為曾有過以冬至為年為月之首的,也有過以立春為年為月首的,后來才定以陽歷年1月1日為元旦,以陰歷正月初一為春節的,元旦是陽歷一年一月一日的開始,是個美好的節日,也是我們傳統的節日,記得有個成語叫三陽開泰,指的就是元旦,立春,和春節。
2、弘揚傳統文化,拒絕過洋節,是什么原因讓洋節興起的呢?
弘揚傳統文化,拒絕過洋節,這問題上我本有特殊的看法,另一種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弘揚傳統文化是尊重國家,尊重祖宗,尊重自己,中國文化是幾千年祖輩遺傳下來文化,尚品優質而無疑問,發揚光大是子孫萬代的事,我本人認為發揚傳統文化和過節沒有大的關系。年青人崇拜洋節,這一種性趣,對傳統和崇拜沒有從內心改變,崇拜洋節是因為本國的節日有斷層的,崇拜不是信仰,它是二種詞意,傳統是深層意思是終身的意義,崇拜是性趣準則,浮飄耍戲的意義,也可以理解內心崇愛,崇;字服理敬重的意思。
對于節日崇拜,是一種性趣,對節日的來原根本不了解,也是一種盲目崇拜,節日來原是于時間問題上,一個國家計算時間不同,一年時間走運也是不同的,十二月三十日定位是一個國家一年過渡日期,這和陽光覆射有關系,天文學里面有這方面的解說,和計算方法,圣誕節是十二月,二十五號,相當于本國元旦,兩者之間是時差關系,實即過什么節都沒有關系,這和弘揚傳統文化一點關系沒有,俺們有些人非要兩者扯到一起,我本人認為不合適。
3、洋節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抵制,你認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元旦,三八,五一,都是洋節日,不知道需不需要抵制,另外我們現代漢語里面有70%的詞匯是日語外來語,和英語,法語,德語等等的外來語,不知道要不要抵制,抵制了以后我們連話也說不出來了,都要改成文言文,標點符號也是西文中引入的,語法也是引進的,不知道是不是要一塊抵制。我們現在穿的服裝樣式也是西化的,不如一塊抵制了,大家都回去穿長袍馬褂,戴瓜皮帽,留大辮子纏小腳,
4、大家如何看待圣誕節這個洋節?
祖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吸引、引進來了太多的外國人,于是外國人的節日對于那些飄洋過海離開自己國度的外國人,現在在國外也能有個自己這樣的節日了。圣誕節,其實它就是西方那些基督教國家的春節,那些西方國家,從平安夜開始狂歡到圣誕夜,不知從哪一年開始,我國的商家利用外國的節日,大打起廣告,年輕人接受新鮮事物的思想轉變也快,于是就這樣漸漸地在我國流行起來了,漸漸地中國人也過起了外國人的節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