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態,不優質的農業產品,肯定不會受歡迎;不是生態優質的農業,也肯定不是現代化的農業。我認為高產高效是講經濟效益,而生態優質是講社會效益,如果現代農業追求高產高效,要以犧牲生態優質為代價,那這種發展必然是不可持續的,是短命的,我的朋友一直在探索當中,目前農村里邊50-60歲的農民是年輕的,如果是山地的話,也根本無法進行機械化操作;而管理10畝地以上的話,必須雇人,雇人成本很高,并且管理不到位的話,有水都能把樹干死。
1、隨著現代化農業的發展,現代化農業的主體是什么?靠誰來經營?
我的朋友原來是經銷商出身,做飼料行業,前幾年好做,運行的非常成功,曾經月銷量達到500-600噸濃縮料和全價料,全部都是一家一戶的養豬場。后來飼料市場風云突變,包括飼料廠的競爭加巨,包括環保的壓力,包括合同豬資本的侵入,朋友急流勇退,回家做了村里的書記,帶領廣大村民成立果蔬合作社,申請扶貧基金,硬是把村里的荒山開墾出300多畝果樹種植區,
合作社專門出外學習,聘請專家對大家進行專業培訓,統一引進樹苗,化肥甚至農藥,進行統一化標準化管理。同時朋友很會借勢聯系鄉鎮黨委,爭取政府扶貧項目支持,成為市政府定點扶持、學習參觀單位,再就是對果品銷售方面進行不斷探索,到上海北京南寧等大中城市考察,利用微信群鎖定客戶,將自己的產品贈送客戶品嘗,設立辦事處,直接往超市發貨等舉措,開辟市場!同時利用網絡力量,邀請網紅直播,建立粉絲群,物流發貨。
跟京東簽訂合同,提供安全可靠風味獨特的產品,我的朋友一直在探索當中,目前農村里邊50-60歲的農民是年輕的,如果是山地的話,也根本無法進行機械化操作;而管理10畝地以上的話,必須雇人,雇人成本很高,并且管理不到位的話,有水都能把樹干死。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很撓頭,我朋友這個路子響應了國家土地流轉規模化生產的一些條件,也出現了好多意料之外的問題,路子還在探索之中,需要建立品牌,保證銷路,創造利潤是王道。
目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歡迎不同意見分享,如果能夠得到您的關注點贊,會更加有力!他們的合作社廣大村民自愿入社,繳納會費,合作社統一對果樹區進行了規劃,修好了環山水泥路,解決運輸問題;將村前的河水進行了攔河壩處理,進行蓄水作業,解決水源問題;同時聯系市水利局,在山頂上修了兩個游泳池大小的平塘,對300多畝果園全部進行了滴灌安裝,每5畝地一個開關,極大的節約了社員的勞動力,方便24小時澆水作業,也有利于將來水費一體化操作,
2、現代化農業中國應該走高產高效還是走生態優質發展道路?
這個題目內涵很大。現代農業中國應該走什么樣的發展之路,你說這不是個海闊天空的問題,但你說是走高產高效,還是生態優質發展之路,我想討論的范圍就小多了。我認為高產高效是講經濟效益,而生態優質是講社會效益,我們所追求的必然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協調發展之路。事實上講,高產高效與生態優質并不是矛盾的,對立的,而是一體的,不能隔裂的,
如果現代農業追求高產高效,要以犧牲生態優質為代價,那這種發展必然是不可持續的,是短命的。我順便舉個例子,以前大集體農業生產,為了高產,我們這里從本來的一年稻麥兩季,改種雙季稻,再種小麥,一年三季,結果雙季稻產量幾百斤,產量并不高,兩季稻幾乎比單季稻產量多不了幾斤。但投資成本大,勞動力消耗大,土壤肥力大傷元氣,
最后,還是回到一年稻麥兩季的軌道上。總結說,“三三得九,不如二五一十,”這里就說明,高產與高效也并不協調,高產不一定高效,發展現代農業,必須實現高產高效與生態優質的協調,這樣才能達到可持續,隨著人們對物質精神生活追求水準的要求越來越高,對農產品的要求必然也會越來越高。不生態,不優質的農業產品,肯定不會受歡迎;不是生態優質的農業,也肯定不是現代化的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