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美國人不高興,縱使搖尾乞憐、哭爹喊娘,美國人還不會賣。褪去蘋果的關注,我們仍然會發現,美國的股市中還有非常多優秀的企業,這些企業既有美國本土企業,也有來自美國之外國家的企業,由此,美國“獨角獸”多聚集于高科技領域,比如生產液晶電視用的玻璃基板,都是來自于美國的道康寧;汽車的擋風夾層玻璃,兩層玻璃之間的那層聚乙烯醇縮丁醛,幾乎全由美國杜邦壟斷;軟性線路板中的聚酰亞胺市場,美國杜邦壟斷了近60年,無人能撼動。
1、為什么美國歡迎世界各地的企業到美國上市?美國能從中獲取什么利益?
幾天前,蘋果市值破萬億美元的消息刷遍了社交網絡,一直以來,無論是經濟屆的專業人士,還是普通股市投資者,都非常關注亞馬遜與蘋果之間關于萬億市值的爭奪,到今天,顯然蘋果奪得了科技類企業第一個市值破萬億的頭銜。褪去蘋果的關注,我們仍然會發現,美國的股市中還有非常多優秀的企業,這些企業既有美國本土企業,也有來自美國之外國家的企業,
其中不乏像阿里巴巴、百度、中石化、中國聯通這樣的行業巨頭。不光是中國企業,其他國家企業如瑞士的雀巢、法國的賽諾菲-安萬特等等還有這段時間被調侃的拼多度,僅成立三年就到納斯達克上市,從表面看起來,美國證券交易所似乎對世界上的各大公司是來者不拒,無論是壟斷企業如中石化、電子商務企業如阿里巴巴或被人詬病假貨的拼多多都能成功在美國上市。
其一,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有必要增加自身的金融影響力,無論是紐交所還是納斯達克,將世界各國做到一定規模的公司匯集起來,就能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加強美國金融中心的地位。其二,眾多的上市公司能夠為美國帶來不菲的收入,無論是管理費,交易費,稅費等等,都是一筆可觀的收入。其三,美國為了吸引更多優秀的、有潛力的公司,對上市的條件降低了很多,手續簡化了不少,
2、以前美國經濟危機的時候什么人發財了?為什么?
危機危機,危中有機,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經濟危機是經濟體的一次自我修復和調節,是一場治病療傷的過程,同樣也是財富重新分配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有人破產,也有人財富倍增。經濟危機的表現一般有如下幾種:1、失業率激增;2、股市、樓市、債市、匯市部分或全部下跌;3、企業紛紛破產倒閉;4、消費銳減,商品積壓;5、社會矛盾激化,治安變差;6、通貨膨脹,生活必需品價格暴漲;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什么人能發財:1、買空賣空的人,在股市暴跌中盈利;2、持有大量現金并收購了大量優質資產的人;3、種土豆的人能發財,因為便宜,既能當菜,又能當飯;4、做職業技能培訓的人能賺錢,教給人真正的本領,好重新就業;5、掌握資源分配的人能賺錢,可以不用干事,動動手指就能獲得豐厚回報;6、發現需求并成功創業的人能發財;社會財富分配是不均衡的,當達到一定極限時就會引發危機,蒸發掉一部分財富,也讓一些富人從山頂降下來一些,
3、有人說美國制造業空心化,為什么美國還那么有錢?
現在有許多人都認為,美國專注于虛擬經濟,制造業空心化,實體經濟早已徹底完蛋了。其實這是無知可笑、自欺欺人的誤導,實際上,美國在芯片、生物科技、制藥,化工等許許多多的高科技領域,一直雄踞壟斷地位。這些領域具有極強的可繼承性和保密性,一旦形成優勢,別人再想超越,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比如生產液晶電視用的玻璃基板,都是來自于美國的道康寧;汽車的擋風夾層玻璃,兩層玻璃之間的那層聚乙烯醇縮丁醛,幾乎全由美國杜邦壟斷;軟性線路板中的聚酰亞胺市場,美國杜邦壟斷了近60年,無人能撼動。
美國完全是靠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一直盤踞在人類社會金字塔的最頂端高層,成為坐享其成的食利階層,因為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創新技術,所以在最高端超前的制造業領域,一直獨領風騷、獨占鰲頭。惟有高科技創新時尚產品,才能創造出無法想象的巨額利潤財富,一枚小小的芯片、一架F22隱形戰斗機、一粒小小的生物抗癌藥丸就不知道能夠交換多少血汗工廠制造的衣服、鞋子、玩具要想交換,還必須看美國人的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