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亞洲為什么會出現“四小龍”就知道美國是如何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了。在市場經濟邏輯下,產能過剩是經濟周期的反應,計劃經濟的危機是短缺,而市場經濟的危機是過剩,與此相反,產能過剩一般是指商品的生產量大于社會需求量,形成總供給大于總需求,引發物價持續走低,被稱為通貨緊縮。
1、理論上講,通貨膨脹與產能過剩是什么關系?
通貨膨脹的根源是貨幣發行量超出社會新創造出的商品的價值量,使社會總需求大于總供給,引發物價持續上漲。與此相反,產能過剩一般是指商品的生產量大于社會需求量,形成總供給大于總需求,引發物價持續走低,被稱為通貨緊縮,理論上講,通貨膨脹與以產能過剩為突出特征的通貨緊縮是兩種不同的經濟現象,一般不應當同時存在。
但是通過仔細研究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運行軌跡,我發現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常常交替出現,你方唱罷我登場,通貨膨脹孕育了通貨緊縮,通貨緊縮又是滋生通貨膨脹的溫床,這是市場調節的正?,F象,二者互動的結果,使市場從供需平衡到供需失衡再到供需平衡,市場經濟由此獲得穩定發展。中國經濟發展的實踐證明,溫和的通貨膨脹可以刺激企業活力,促進生產增長;適度的通貨緊縮,有時也能夠約束企業盲目擴張,在壓縮和淘汰落后產能上下功夫,為生產的后續擴張儲存能量,
社會經濟現象是復雜和多變的,僅憑抽象的經濟理論判斷和解決問題,并不是任何時候都有效果的。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區、各行業的發展水平也不盡一致,此處出現供過于求,彼處則可能供不應求;某些行業庫存高啟,其它行業或許出現生產萎縮。供求多少有些失衡,甚至局部的、短時的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都是正常的,我們完全沒有必要談虎色變,自亂陣腳。
中國經濟的韌性、包容性極強,是其它國家所不能比擬的,最近幾年,黨和國家反復強調市場是配置資源的決定性因素,強調尊重市場,敬畏市場,強調市場的事情交給市場。這是絕對正確的選擇,只要我們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理性看待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注意通過科學適度的宏觀調控,避免其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我們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定可以實現穩定地高質量的發展。
2、中國為什么會出現產能過剩?
為什么會出現產能過剩?在市場經濟邏輯下,產能過剩是經濟周期的反應,經濟發展到底有沒有嚴謹的周期,理論界并無定論,但就我們的個人經驗,任何事情總有好好壞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也非常符合我們中國人的認知體驗。而經濟總是從復蘇,走向繁榮,然后會衰退,蕭條,周而復始,7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都經歷過我國的短缺的計劃經濟時代,90年代之前還有糧票,米票,布票,所有商品都要憑票證購買,嚴格的配給制。
而自從搞了市場經濟,似乎什么東西都非常豐富,所以說,計劃經濟的危機是短缺,而市場經濟的危機是過剩。為什么市場經濟會有過剩危機?人性使然,經濟形勢稍有好轉,樂觀情緒就會滋生,就會有投資沖動,而投資就會形成產能。很多人有樂觀預期,產能就過剩了,產能過剩了,就會有很多東西賣不出去,然后就降價,價格太低了,就虧本,失敗者就會退出市場,市場就進入衰退,乃至蕭條,
這時悲觀情緒蔓延,所有人都不愿意投資,于是產能又不足了。產品價格又提高了,生產者又有利可圖了,經濟又復蘇了。這就是經濟的周期性,但現實情況遠遠比這個描述要復雜。這里還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概念,在經濟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邊際超預期”,簡單理解就是如果大家都認為這個市場會上漲,那么,市場上漲的幅度會超過你的想象,
3、美國是如何解決產能過剩的?
看看亞洲為什么會出現“四小龍”就知道美國是如何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了。由于戰火沒有殃及到瀕臨兩大洋的美國,二戰后,美國不但沒有戰后重建的問題,反倒是發了一筆大大的戰爭之財,迅速取代了超級大國英國的地位,產能過剩,這個經濟發展上任何國家都會碰到的問題不可避免的要發生在美國,而“去產能”或者“供給側”這樣的經濟學術語就是美國的經濟學家率先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