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于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連續8次降息,以使得市場供需趨于平衡,物價保持平穩或溫和上漲。從下圖可以看出,我國CPI指數于2009年7月觸底之后,經歷了長達兩年的持續上漲,cpi新聞里有同比與環比兩種環比則是本月與上月比(例子)同比則是本月與上一年的這個月比。
1、CPI是什么指數?
謝邀。我是專匯眼財經小編,下面就你這個問題說一下個人觀感,CPI是決定你手中鈔票有多值錢的標尺。相比PPI(生產者價格指數),我們可能對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更加熟悉,也更加關心,因為它是衡量你手中的鈔票值不值錢的最直接的標尺,這是CPI所反映的是消費環節的價格水平,體現的是產品和服務的最終價格,因此我們對它的感受更加深刻,CPI的高低會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
一般來說,CPI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宏觀經濟調控措施的出臺與力度,如央行是否調息、是否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等,同時,CPI的高低也間接影響資本市場的變化。當CPI長期偏高,物價全面地、持續上漲就被認為發生了通貨膨脹,此時國家偏向于通過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等手段回籠貨幣,以收緊流動性,以加息為例,就是通過提高法定存貸款利率,吸引居民增加儲蓄,減少消費。
消費減少了,就會使得供需趨于平衡,結束供不應求的局面,從而降低物價,從下圖可以看出,我國CPI指數于2009年7月觸底之后,經歷了長達兩年的持續上漲。2010年,大蒜、綠豆、玉米等農產品價格輪番上漲,催生了一系列網絡熱詞,如我們熟知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蘋什么”、“跑得過劉翔,跑不過CPI”面對CPI高企、物價持續上漲,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央行連續5次上調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每次上調幅度為0.25個百分點,
這一輪疾風驟雨的加息之后,CPI終于在2011年7月見頂,隨后進入回落通道。反之,如果CPI持續走低,物價長期低迷,就會出現通貨緊縮,國家就會通過下調利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等手段向市場增加貨幣投放,比如通過降息,吸引居民減少儲蓄、增加貸款,以擴大消費,使供需趨于平衡,結束供過于求的局面,從而提高物價,提升企業生產積極性。
再以上圖為例,經過央行5次加息之后,CPI見頂回落,抑制通貨膨脹的目的達到了,接下來就要防止物價低迷、通貨緊縮的風險了,因此,央行于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連續8次降息,以使得市場供需趨于平衡,物價保持平穩或溫和上漲。CPI高低會影響央行貨幣政策的制定,當貨幣政策寬松(降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時,市場上的錢變多了,就會有更多資金流入股市,從而推升股價,
反之,當貨幣政策收緊(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時,市場上的錢變少了,資金就會流出股市,流向銀行儲蓄,從而導致股價下跌。以上只是簡單的邏輯原理,實際上影響通脹、通縮的因素不只是CPI,影響資本市場的因素更是錯綜復雜,我們在投資的時候還需要學習積累更多的知識,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個人拙見,歡迎大家補充答案。
2、2019年7月,CPI同比上漲2.8%,創下17個月新高,下半年會如何走?
實際上,cpi現在的高漲源于豬肉和水果價格上漲的推動,在周期回落之后,可以看到其他領域,特別是工業品還是有通縮壓力的,下半年cpi繼續高漲的可能性很小,雖然6-7月份cpi連續保持接近3%的位置,但是我們的cpi構成中,食品特別是豬肉的貢獻要占主導低位。7月份2.8%的cpi漲幅中,包含了豬肉的上漲27%和水果上漲的39.1%,
這兩者帶動食品領域總共上漲6.7%。這樣帶來了兩個重要的影響:第一是食品,特別是豬肉上漲對于民生的影響非常重,豬肉上漲會使未來生活成本大幅度增加,造成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下降,第二是,食品價格的大幅度上漲掩蓋了其他領域,特別是工業品的通縮壓力,可能會讓決策更加偏向于抑制通脹,而不是促進經濟增長,這樣的后果非常可能導致,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的同時,實際收入由于經濟下行壓力而進一步下降,導致可支配收入再次下降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