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是生產的目的,是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是拉動生產力發展的核心動力。出口即外部需求,是一個國家之外的其他國家的消費需求,也是拉動國內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制造業15%的存利潤,并非沒有,很多朋友三角債太多,那是你沒控制好,這數據是券商,研究國內上市公司得到的數據。
1、制造業15%的純利潤是什么水平?
制造業15%的存利潤,并非沒有。但是存在于特定時間段和特定的區域,常規情況下,怎么衡量一個制造業企業的盈利水平?我們一般情況把,人均單產100萬人民幣/年度營收,作為一個中大型公司的衡量標準。能夠達到100萬/人/年的營收,基本上屬于非常不錯的企業,國內不少上市公司,都不一定能夠達到這個標準,很多都在80-100萬左右。
這數據是券商,研究國內上市公司得到的數據,那么按照券商分析的,制造業企業的存利潤的水平,基本都低于10%。因此這也造就了最近10年,大量人才,資金流向互聯網,金融,房地產領域,那制造業不掙錢,為什么很多老板都還在做?這就要說到制造業領域比較典型的幾類情況。1、重資產,認識不少制造業的小老板,公司只要掙錢了,就想著更換幾臺設備,沒有設備不能擴大生產,也不能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啊。
一有錢了,還想著搞一塊廠房,擴大一下生產,一臺加工中心,輕輕松松80-100萬出去了。一年營收3000萬,落到手里不過小百萬,上新設備,還要去貸款,這就是為什么,一旦金融緊張了之后,企業市場非常難熬的原因之一。2、三角債的情況極其突出,你覺得營收3000萬非常不錯是不是,我告訴你,外面至少被客戶欠著一百來萬的錢。
當然你也可以欠著你的供應商的款,問題是你的上游,哪個不是家大業大的主,你不給90%的款,人家就不給你發貨,因此,很多制造業老板,在行業內風向變動的時候,拖垮企業,就是長期的商業承兌,以及三角債。很多朋友說,三角債太多,那是你沒控制好,來給你看一下全國知名的企業:格力。這是中國上市公司的貨幣資金情況,看到沒各家在手的現金都高達1000億以上,
你以為他們很有錢?錯了,以格力為例,這些大集團議價能力很強。購買產品可以做到30%的付款,半年驗收后才付余下的錢,或者直接3個月或者6個月的商業承兌,對于下游,收代理商全款,代理商全款提貨,或者給與一部分信用額度,但90%以上都是現金提貨,并且還有需要代理商交押金的情況。以及給代理商壓貨的情況,大企業的供應鏈就是一個輸血的金融體系,玩法那真的是眼花繚亂。
因此,很多小企業承擔著風險,承擔著低利潤率,3、外資是什么水平?說一下全球最著名的三家工業企業,施耐德,西門子,ABB,這三家企業的凈利潤都非常低。西門子綜合利潤率在7.8%左右,ABB在5%左右,施耐德高一些在9-11%左右,4、有沒有超過15%利潤率的制造業有,最先進入一個市場的企業,會超過這個利潤率。
2、為什么要對外出口,對外出口貨物有什么用?
先說結論:對外出口的作用是參與全球競爭以提高本國競爭力、釋放本國過剩產能、增加財富、提高就業水平、拉動本國經濟發展、賺取外匯在國際上購買本國需要的商品等,經濟學中,拉動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分別是:消費、投資和出口。消費是生產的目的,是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是拉動生產力發展的核心動力,投資是增加社會總供給的重要途徑,投資規模要與經濟發展狀況適配,投資不足會拖累經濟發展,投資過度會造成經濟過熱,導致通貨膨脹。
出口即外部需求,是一個國家之外的其他國家的消費需求,也是拉動國內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國,由于居民消費能力不足,社會總供給大于總需求,社會生產的商品我們自己消費不完,那怎么辦呢?解決辦法有兩個:1.將這部分多余商品賣到國外去,這就是出口;2.減少自身的生產,淘汰過剩產能,這就是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