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在中國有他們所有的工廠。為什么中國的建筑工人比美國的少,比中國的貴?為什么中國工人成本低?有了中國的廉價勞動力,而且美國壟斷了定價權,中國工人再累也無權決定自己產品的價格,提高工資影響中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不低,比東南亞高幾倍,比西非國家高很多,但國外之所以在中國設廠,并不是因為看重勞動力成本,而是因為中國及其完善的配套設施和產業鏈。光是完善的物流系統,不知道能節省多少物流成本,這才是人們看重的。
1、工程投資結算方法?在合同執行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合同結算時的價格不能與投標價或合同價一致。根據FIDIC條款70.1,結算費用應進行調整,即在結算過程中滲透各種動態因素,使結算能大體反映實際消費費用。這就是工程投資的動態結算,其本質是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在國際工程監理中,工程師通常需要調整外幣價格、當地勞動力價格、當地材料價格和服務價格。
1動態結算的常用方法1.1外幣利差的計算方法(L)。根據合同中確定的指標權重、合同中的基礎指標和當期指標,采用綜合系數法,按照指標對應的月度可調整金額計算外幣調整差額。(2)計算公式。調整金額(綜合系數P-1)x可調整外幣金額(公式略)投標時的基期價格指數或基期價格。(3)指標不是來源。基價指數和現價指數一般應采用承包商或合資主辦公司總部所在國官方或有影響力的民間組織統計刊物上公布的指數,且現價和基價指數的來源應相同。
2、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個行業綜合影響是什么?第一,降低了有出口業務和外貿業務的公司的對外競爭力。人民幣升值后,會吸引大量的熱錢和熱錢到中國,房地產和股市會被很大程度的拉高,形成大量的泡沫。對中國股市的影響從歷史經驗來看,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貨幣升值,其股市就會上漲。人民幣升值近7%。雖然漲幅不大,但也說明中國已經打開了人民幣升值的“大門”,人民幣進入了升值通道。
統計顯示,當年日元的每一輪升值都對應著日本股市的持續上漲期。整個上漲過程,從1972年到1989年,歷時17年,漲幅19倍。從1972年到1989年的十八年間,日元升值了13年,其中升值幅度超過15%的有6年。股市已經上漲了15年,其中漲幅超過20%的有6年。
3、在20世紀20,30年代,中國的社會背景和經濟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的社會背景與經濟,中國的社會背景與經濟,從辛亥革命到20世紀20年代的前一兩年,私人資本主義工業呈現出高速發展的狀態。“革命是生產力的解放”。辛亥革命成功后,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極大地激發了資本主義投資建廠、振興工業的熱情。倡導實業建設的社會組織紛紛成立,倡導實業建設的雜志報紙相繼問世,新的民間資本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幾乎每天都有新的公司注冊,因此工業部應承擔所有缺陷。
辛亥革命前后歷年成立的資本萬元以上的民用工礦企業:1911年40個,資本576萬元;1912年有85家,資本1038萬元,1913年有79家,資本1358.7萬元。1914年有102家公司,資本1486.8萬元。革命后建立的工廠數量是革命前的兩倍半。但是,辛亥革命畢竟是不完全的資產階級革命,對社會生產力的推動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沒有其他主要因素,革命引發的新一輪工業發展熱潮不會持續太久。
4、為什么中國的產品(如玩具、鞋子等中國人口眾多,廉價勞動力豐富,導致產品成本低。再加上中國制造的質量無法和其他國家相比,只能低價出售,屢遭反傾銷調查。因為外國不買,中國就沒有外匯,就很難參與世界經濟。靠廉價勞動力創造出口、賺取外匯,靠外國人的眼光。因為我們的產品基本上只有價格優勢。勞動力成本低加上政府補貼和稅收優惠。這些東西你應該買的是原材料資源,而不是科技含量。
5、韓毓海:怎樣才算中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