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們不穿白大褂就不穿,要穿就穿到位,穿出得體大方的感覺,干凈利落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這樣才會有神圣的感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很羨慕穿白大褂的人,女士穿白大褂感覺她們像天使一樣,很漂亮,很有氣質,看見穿白大褂的人,本人內心充滿恐懼害怕。
1、中醫為什么穿白大褂?愛國的中醫是不是應該穿漢服?
其實現代醫學的醫生穿白大褂也是近兩百年的事。最早的醫生都是跟占卜、神學分不開的,和現在的白大褂相反,西方醫生穿的衣服是灰色等耐臟的顏色,有時候還會用羊脂和臘浸泡,保護自己,主要是起到隔離作用,因為害怕被傳播疾病也不敢經常清洗,但這樣的衣服對病人來說就是災難了,眾所周知(除了中醫粉外,中醫粉并不認可),醫學是科學的分支,醫學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的發展。
1674年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發現細菌,1862年,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用鵝頸燒瓶實驗證明細菌只能來自細菌,不可能憑空產生,后來,英國醫生約瑟夫·李斯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認識到潔凈的醫療環境對病人的重大意義。在1865年,李斯特為一位斷腿病人做手術時,開創性地使用了一系列消毒程序,其中就有“穿干凈的白大褂”,
這在當時受到了諸多質疑,但,畢竟歷史的車輪是無法阻擋的,醫療過程中保持清潔少菌的環境,對病人康復以及生還是有巨大幫助的。到了今天,每一位現代醫學的從業者,都清楚明白,白大褂以及它背后的意義,但是,中醫的理念,并不接受微生物的概念,僅有吳又可提出類似的理論,可惜跟陰陽五行寒濕毒疫理論捏不到一塊去,所以中醫在這方面只能懵懵懂懂跟著現代醫學走。
你穿白大褂,我也穿白大褂,畢竟穿別的有點太滑稽,不管我們懂不懂,起碼咱們行頭得是一樣的啊[偷笑]其實中醫也有自己專用的服裝,但什么時候穿,要分場合↓再說幾句,醫學從來就是跟科學分不開的,因為醫學本身就是科學的分支,至于中醫呢,平時沒事的時候可以說自己是“超科學”,中醫們可以跟老祖宗的智慧一起“坐在山頂上等科學家爬上來”但是當他們需要給病人驗血的時候,就顧不上書本里的“氣化血”理論,嘴里嚷著“憑啥西醫能用中醫就不能用”測出紅細胞白細胞數量百分比,直接往中醫書里一塞,再配合望聞問切八診合參,你別說,還真挺像那回事。
疫苗啊,呼吸機啊這些忤逆陰陽五行的東西就更不用說了,“那是科學研究出來的,不是西醫研究出來的”白大褂?“那是服裝廠做的,又不是西醫做的,你們穿得,為何我們穿不得?”“選用N95口罩又不是西醫研究出來的,那是科學研究出來的”得——中醫自己跟科學要分家,還得強迫現代醫學跟科學分家,你跟風水師傅講科學民主價值觀,能講通才怪。
2、為什么醫生要穿白大褂?有什么含義么?
談起白大褂,白大褂是從1865年開始實行的,直到今天白大褂成了醫生這個職業的代名詞,而且我發現不同年齡段對白大褂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兒童階段:看見穿白大褂的人,本人內心充滿恐懼害怕,總認為他們會用針扎我,會給我帶來痛苦,他們在我的心里就是惡嬤嬤,抓住誰就給人家扎針,很討厭他們,當時真心不懂他們為什么穿白大褂。
青年階段: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很羨慕穿白大褂的人,女士穿白大褂感覺她們像天使一樣,很漂亮,很有氣質,男士穿白大褂感覺他們很陽光,很精神,比自身的氣質又帥氣了一百倍,這時感覺他們穿白大褂就是為了使自己變的更有氣質。成年階段:因為我對穿白大褂的人太崇敬了,所以自己也想穿白大褂,也想讓自己變成想象中的天使,于是就報了醫學,學了護理,成為了一名護士,
在學校里當我第一次領到白大褂,穿身上時,心里特別激動,特別自豪。但是從沒想過,從此時此刻開始,我們肩上有一份重大責任需要我們扛起,那就是每個人的生命,第一課老師都是教我們要好好的愛護自己的白大褂,不能使自己的白大褂臟了或者皺了,否則就會使你的崗位形象大打折扣,要我們不穿白大褂就不穿,要穿就穿到位,穿出得體大方的感覺,干凈利落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這樣才會有神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