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分析,做什么投資理財比較安全保守。現在什么理財方式安全度高收益高比較穩定呢,從多掙點又安全的角度考慮的話,可以不妨去做一個理財組合,比如說銀行理財加基金,以上就是大部分理財人群最直接的理財渠道了,如何更加安全的做理財,我們也分廣義和狹義的來說。
1、什么平臺做理財合理合法安全?
做理財有很多平臺,品種不一樣,都是合理合法的,安全都是相對的。正規的平臺有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這些都是合理合法的,但是談到安全就不一樣的。銀行以銀行理財、活期、定期等為主,銀行一般也是代銷其他平臺的產品,比如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他們發行的產品,基本上都是給一個年化參考利率,不會保證收益,但是銀行為了安全起見,一般都能按期兌付。
2、300萬閑置資金,做什么理財能到8%~10%,安全嗎?
目前國內絕對安全的理財產品只有國債及銀行存款,這些金融產品的年化收益率都在4.5%以下。300萬閑置資金,希理財能到8%~10%,希望保底保收益,目前世界上沒有這種金融產品,世界上所有的金融產品的設計都有是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的,收益越高的產品相對來講風險越高。一般年化收益率超過5%都不會保本,金融產品的投資安全是通過專業能力來保障的,金融機構是不會對高收益的金融產品保本的。
目前金融市場合法的金融投資產品有:基金(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指數型股票基金等),這些基金產品都有是不保本的,風險是投資者自己承擔,股票,也是投資者自己承擔風險。期貨,風險最大,是投資者自己承擔風險,國債,收益低,有保障。儲蓄,利息低,有保障,企業債券,收益低,有一定的風險。信托,收益能達到年化7%,有一定的風險,
外匯,風險較大,自己承擔風險。保險,低收益的有保障,銀行理財產品,低收益保本保息。珠寶,風險大,風險自擔,私募基金,風險大,收益不確定。房地產,現在成了有風險的投資,黃金有較大的風險,風險自已承擔。股權投資,風險高,收益高,風險自己承擔,以股權投資為例,股權投資可以通過專業化的制度設計來規避風險,成為低風險高收益的投資產品,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賺錢的速度比賣股權更快,也沒有任何一種投資比投資股權更賺錢,財富總管是最有價值的股權投資平臺。
3、如何更安全的做理財?
廣義的理財是指打理財富,辦理銀行存款,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配置保險、基金都只是理財的手段之一。狹義的理財就是指購買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如何更加安全的做理財,我們也分廣義和狹義的來說。廣義地看待理財這件事兒當一個人提到理財時,我認為他對于讓財富快速增長的渴望是克制的,這樣的人更能理性地對待理財這件事兒,
讓理財更加安全不外乎有兩種思路,一種是產品搭配,一種是鎖定安全區。一、產品搭配所謂產品搭配就是將不同類型的產品進行搭配組合成為一種理財方案,產品的不同類型不僅包括高利率高風險與低利率低風險,還包括長期與短期,當然也包括投資標的的不同。這種搭配方法也就是常說的不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低利率產品配置比例越高,理財整體方案的安全性就越高,同時整個理財方案的收益也會相對較低。
銀行在設計創新產品結構性存款時,就是參照這個思路來的,大部分本金投入到傳統定期存款中,極小部分的本金投入到高風險領域。行情好,能獲得較高收益,行情差,最少也能保本,銀行理財產品是幾乎所有理財方案配置中的必要一環,因為這里匯聚了很多低風險,中、短期限的產品。二、鎖定安全區鎖定安全區就是將所有資金都放在低風險領域,這樣就能保證很大程度的安全,
想要比較安全的理財,那就到聚集安全性理財產品的領域進行選擇。到股市追求高收益可以,追求保本就不現實,到保險公司追求長期保障可以,追求短期流動性就不明智,到銀行追求相對穩妥可以,追求高利率就不現實,建議將安全區鎖定到銀行體系內,在銀行體系內,不會大賺,想要大賠也是不現實的。狹義地看待理財產品單純購買理財產品想要安全保障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到上邊提到的“安全區”——銀行,了解每一款目標理財產品,能了解透也能承受其中風險就買,如果看不透就不要買,如果不能承受可能帶來的損失也不要買。